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 >  
“田管家”的新年心愿|全球视点
来源: 天津日报      时间:2023-01-26 15:50:56

1月25日一早,日头东升,气朗天清,“二伯”出门。

“二伯,又去地里转转?”路上,不时有村民和他打着招呼。


(资料图)

“怎么不在城里多住几天?”“老伴儿帮子女照顾孙辈,早早被接了过去。可城里的家在楼上,我住不惯,只大年夜住了一宿。”面对记者的疑问,“二伯”笑说。大年初一一早他就回了村,春节照旧遛“管界”。

“管界”指村外870多亩地。沿田间漫步,看麦苗铺展,田垄纵横,他心怀憧憬。

“二伯”是敬称,大名周万全,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兰家庄村人,58岁。当过多年村干部,那时就像“田管家”,“当年我管地,全村地哪块高哪块低、哪块肥哪块瘠,门儿清。”

“二伯”自家5亩田,打小种。“2021年一场大雨一场风,玉米全倒了。”“二伯”话还没说完,村民刘志就接上话茬:“我的也倒了一半。”

玉米尽贴地,农机不给力,“二伯”无奈喊亲友上阵,5亩地,玉米掰了5天。刘志和媳妇务工,没时间,只能雇人收。

“城镇化率提升,年轻的城里务工,年老的干不动。地,谁来种?我们一直在探寻答案。”大碱厂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刘金玲表示,近年来,镇里积极探索推行“流转全托管”“非流转半托管”“半托管”等多种模式,将农业生产中部分或全部环节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不管哪种模式,都是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降本增效,助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伯”带记者来到天津保农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侠展示了一张当时航拍的玉米地:深绿的是直立的,浅绿的是倒伏的。“你看深绿的,这是我们提前干预,让它粗点矮点,抗风能力强点。”

2021年秋收,保农仓在兰家庄村承包的还只是200多亩试验田。年底,就在兰家庄村试行农业生产全托管模式,“村民自愿把地通过村集体委托给我们管理,我们根据地力每年给村民保底收入。以兰家庄村为例,每亩1100元,卖了粮再根据收益给农户分成两三百元。”

保农仓公司董事长刘义也是兰家庄村人,刘红侠则是村里出去的大学生。“新农人”反哺家乡,靠新本领获得了村民信任,全村人绝大多数签了托管合同。

“过去秋收村里有三堆儿:棒皮、棒骨、棒子秆堆儿,光清理就得花不少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悦庭说,托管公司服务全包,还给村集体管理费,现在村里干净了,村集体“省钱又来钱”。

村民生活也换了“频道”。地刚托管,刘义就找到“二伯”周万全,“万全,接着管地,成不?”

“二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真成了“田管家”。他和刘志加上另外4名村民受雇保农仓,管起了过去家家户户劳作的土地,变身“上班族”。农闲,“二伯”还搞电气焊,刘志跑运输。去年4月,刘志也在城区买了楼。“125平方米。”刘志说起城里的大房子就笑得合不拢嘴。

“二伯”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谈起新年心愿,“二伯”开心地说:“多收粮,鼓腰包,盼兔年好收成。”

截至2022年年底,武清区完成小麦生产托管服务8.1万亩,玉米托管7.57万亩,服务农户近1万户,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互利共赢。(记者 刘雅丽)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