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 >  
沉浸式看新中式少年成长,更适合年轻人体质的“网课”
来源: 影视产业      时间:2023-06-24 08:10:17
毕业季来临之际,《人民日报》发起#用古诗词祝福2023毕业生#的话题,祝愿所有毕业生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于6月22日播出的腾讯视频沉浸式新中式少年成长节目《少年行》,则用另一种全新的青春成长节目形式,让大众看到新中式少年的鲜活模样。

节目召集24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少年们,来到凌云学院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在青青剧场接受宁静、李若彤、陈妍希、柳岩四位班主任和观众的考核。在这次学习成长之行中,少年们尝试将传统文化与流行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具备现代生命力的演绎。

刷新中国少年面貌,构筑新中式少年群像


(资料图片)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是长久以来存在于国人心中的概念。《少年行》敏锐洞察到少年形象和大众审美在当下的多元化转变,通过24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少年来构筑新中式少年群像。

首先,24位少年基本上都是大众未曾见过的新鲜面孔,他们鲜明特质、鲜活个性,随着少年们的陆续登场,不断带给用户新鲜感,这是《少年行》吸引观众的独特优势。其次,节目以“少年”为核心概念,但不以单一条件对少年设限。

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对传统文化是热爱的,在古典舞、民乐、戏曲、武术等领域各有所长,并一直坚持下去。其中少林寺第34代武僧延霈是较为特殊的存在。在候场时,延霈有礼有节的言行举止就吸引了班主任的目光,他主动请缨守擂,表演的少林棍法融入了原创编排的醉拳,讲述了在遭到外界质疑时勇敢做出的反击。

王江一是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戏龄6年的武生,误打误撞入行之后不断精进技艺,他带来的京剧表演和他实诚的性格获得了班主任好肯定。民乐系音乐表演竹笛专业的蔡昌霖从9岁开始学习笛子,是既有天赋又努力的类型,他从竹笛试音到演奏《家有女儿》主题曲再到为《三国》即兴配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部分少年喜爱传统文化,还在磨合学习中。比如民乐系大一新生文舒民,他学习二胡的时长有限,首次试炼舞台也存在瑕疵,但这就是少年阶段可以有的样子,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空间。

再者,少年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敢想敢做敢说敢为,以真诚为必杀技打动观众。比如王江一的表情管理在成长类节目中可谓是独一份,拒绝油腻拒绝套路,只有大笑和沉着冷静。文舒民的坦诚是他的魅力所在,他表示音不准更多是自己的原因,“这次的舞台不是有失误,它本身就是个失误”;颜安则不避讳自己的梦想,来到节目是想被看见,“想尝尝当最佳男主角是什么滋味”。

少年们的才艺展示、心中的英雄人物、守擂方和攻擂方的选择上,进一步展现出各自的少年心气,让“新中式少年”鲜活的面貌更加丰满。节目播出后,#少林寺武僧参加节目画风# #王政一舞闲鹤舞出风华正茂#成热点,还有网友为其取名“弟三鲜”。这些围绕着少年多元审美而展开的话题引发年轻网友高度讨论,进而辐射到更广的社会群体。《少年行》输出鲜活的少年面貌,让观众看到少年们为了梦想而拼搏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勇气和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社会对中国少年的期待、想象与价值认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革 新综艺成长节目

近年来大众对于成长类综艺的审美疲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节目的同质化。以往也曾有节目尝试与传统文化结合,但是给人以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只是“两张皮”的观感。

《少年行》是腾讯视频打破行业困境、以现代艺术融合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团队前期进行了一年多的调研,担任文化老师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辛晓娟深度参与节目主题、赛制设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深度融合。

腾讯视频NOVA工作室负责人,《少年行》制片人多晓萌表示:“我们在和文化专家交流中发现,大家的生活方式非常相似,过去和现代生活有着多重映射,比如在唐代韩愈就进行过抵制‘996’的行为。我们希望用今天的态度来说古代的故事,用古代的故事来反映当下人的生活,用交流的方式让用户感知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血液中。”

首先,在此前的凌云学院开放日当天,“一文一武”的游戏设置就巧妙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少年们进行了“曲水流觞”和“百步穿杨”的游戏,接受了入学礼之一的“朱砂开智”,获得“在日后的学习中一点就通”的美好寓意。此外,于赓哲教授专门对“曲水流觞”和“百步穿杨”环节进行了文化科普,与年轻人一起探索如何以全新的形式来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

其次,少年们来到凌云学院是真正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在节目中,少年们从正衣冠的入学礼开始,在各领域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极为认真端正的态度学习武术、诗词、书法等课程。他们每日按照中国传统计时方式十二时辰制度学习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少年们心中的少年英雄人物,他们在舞台上将古诗词娓娓道来的表达,便可以看出少年们对文化知识做到了化为己用。

再者,节目中文化老师辛晓娟对少年心中英雄人物的解读、对历史文化的延展补充也十分精彩。比如辛晓娟介绍霍去病时使用观众熟悉的年轻化表述,“他出场自带光环,自己却有实力去站在历史的中心位上”,配搭上生动有趣的科普短片,让历史知识迅速深入人心。

节目对传统文化的表达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好评,“看少年学习传统文化比上网课有意思多了”“看《少年行》学传统文化,偷偷卷别人”“原来我有这么多知识盲区,学到了”。与其他成长类节目相比,《少年行》展现了少年们学习的过程,具备更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和更高的知识浓度;与传统文化类节目相比,《少年行》则具备更高的趣味性。通过少年们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姿态,带动更多的年轻用户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是《少年行》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的力量。

让现代少年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出口

在极速变化的世界潮流中,年轻人其实是有些无所适从的。大数据推动导致信息茧房越来越严重,自己的交往圈子越来越固化,年轻人不满足于现实当中能接触到的层面却找不到精神出口,进而产生自我怀疑。

那么大众传媒是否可以用优质内容,丰富年轻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理解问题的维度,促进他们的正向思考和自我认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长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年轻人的精神出口,观众能够在伴随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进而获得自我认同。《少年行》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一层逻辑,那就是以传统文化来满足年轻人对恒定价值的追求。

哇唧唧哇联合创始人、首席内容官,《少年行》总监制马昊表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中,年轻人容易陷入焦虑浮躁的状态,而传统文化可以给现代少年们提供新的出口,希望唤醒我们DNA中关于文化部分的记忆,让大家传承下去。”传统文化饱含服饰之美、礼仪之美、食物之美、道德修为之美等,传承至今,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出口。《少年行》希望重新开启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也让这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少年们,有机会通过努力让传统文化持续存在于年轻人喜欢的舞台上。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主编 | 彭侃

排版 | 石琼渝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